赵朴初先生与河南佛教学院的渊源
作者:河南佛教学院
河南佛教学院的创办和兴学方向、特色,与赵朴初先生有着非浅的渊源,但对其因缘聚合情况,知之者不多,今借在河南佛教学院举办赵朴初先生诞辰108周年之机简为记述,以飨仰怀赵朴老和关爱河南佛教学院的读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从事文化工作的现河南佛教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国全先生,曾作为副主编参与中宣部组织的《中华职业道德丛书》编写工作。书稿完成后,王国全先生面请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协会副会长的赵朴初先生题词。交谈中,赵朴老充分肯定了这项工作的积极意义。同时指出,要真正解决人的问题,还是得想办法从触动心灵入手,并以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精神为例,说那时重视人的信仰力量,以翻身求解放的理想唤醒民众、凝聚人心,使无数人们表现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思想境界,最终取得了胜利。他认为佛教的基本教义对全社会都有教化作用,可惜现在僧才素质较差,信众也很少有对佛教全面的正确的认知,希望最好能办一所面向社会“四众”弟子、不依托寺院、不局限于某个宗派的佛教院校,走出一条全面传承、完整弘扬佛教文化的佛教教育新路子。王国全先生对赵朴老的远见卓识深为赞赏,但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一百多元,只好回答说:等我有钱时,一定帮你实现这个心愿。
此后,王国全先生这一句随口之言,却成了他心中沉甸甸的承诺。也是机缘如意,在当时下海经商的大潮中,王国全先生获得了第一桶金。经过以后的逐步积累,到赵朴老逝世后条件才基本成熟,遂倾其所有、竭尽全力,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遵循赵朴老的教诲,于桐柏家乡兴办了河南佛教学院,实现了赵朴老的遗愿,也兑现了他当初未必觉得可能的诺言。因此,河南佛教学院成为全国唯一称谓“佛教学院”而非“佛学院”、不分宗派、不依托寺院办学、面向社会“四众”弟子的佛教高等学府。为了落实赵朴老对培养佛教人才的迫切要求,学院特意把他1992年讲话中说的“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用大理石雕刻,镶嵌于教学楼前的石壁上。2014年,河南佛教学院首届学僧以较高的水平毕业,初步成为赵朴老所希望的佛教人才。而在学院被批准兴建10周年的2015年,又是赵朴老诞辰108周年这个含有在佛教界具有特殊意义数字的时候举办纪念活动,可谓对一代大德的殊胜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