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瑜伽师地论关于相似正法论述的意趣与现实意义
时间:2013-01-19 12:12       作者:释明辰      点击:

瑜伽师地论关于相似正法论述的意趣与现实意义

释明辰

 

 

        “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相似正法,于相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在《瑜伽菩萨戒本》中,“相似正法”被列为四重四十三轻罪中的四重罪之一。如若毁犯,则“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由此可见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对“相似正法”的重视。

        同样,了解“相似正法”对每一位佛教徒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了解什么是“相似正法”,就能让自己不再“或自信解,或随他转”。

        《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九中,对“相似正法”的界定是这样的:“云何名为像似正法。谓略有二种像似正法。一似教正法。二似行正法。若于非法生是法想。显示非法以为是法。令他于中生正法想。如是法教实故谛故。非是正法。而复像似正法显现。是故名为似教正法。若广为他如是宣说。令他受学亦自修行。妄起法想习诸邪行。而自憍慢称言我能修是正行。应知是名似行正法。”也即是说,无论是在教理方面,还是在行持方面,只要与契经或(和)律藏有所违背,执非为是,执是为非,或自修习,或教他人,而迷惘无知,都是相似正法。

        《瑜伽师地论》此处论文以下为相似正法的广说。现在谈其中几点。

        “诸以如来所说法教相似文句。于诸经中安置伪经。于诸律中安置伪律。如是名为像似正法。又于种种假有法中。宣说开示为实有性。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因为经律都为佛所制定,佛是正遍知、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甚至十地菩萨不可揣度佛的智慧,所以对于经律,很少有人去怀疑其内容。但在学习佛法的时候,会发现历代对佛经律注疏的作品很多,现在讲解的人也不少,这为我们学习佛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米饭之中也许会藏有沙粒、石子,如果我们不加甄别,则有可能被相似正法误导,从而影响自己的正确认识佛法,甚至影响到法身慧命,被邪见蒙蔽,反生罪障。因此,对所看到的、听到的佛法,我们自己应用佛陀所教授的三法印、四依止来用智慧加以判断。如果此处所说,与其他经律都相违背,不是讲解苦、空、无我,不讲戒、定、慧,不是不堕两边的中庸之道,不是教授去除烦恼朝向解脱,不是利乐有情行菩萨道,不是随顺八正道、三十七菩提分法,则那些话语很可能就是相似正法。

        因为“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所以,如果非佛之人,假佛名义而在经律中夹杂与正见、正行、正解脱相违背的文句,即相当是破佛的法身,误导众生,罪孽深重,必堕无间。所以我们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可以自己的执见而在经律中妄假佛说而加文句。另一方面,在学习时,对发现疑问的地方,我们应多斟酌思择,不被相似正法所转,远离不善言论。

         “又于宣说补特伽罗所有经典。邪取分别说有真实补特伽罗。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无我”是佛教特有的,是与外道最大的区别。由于凡夫从无始生死以来,由我执、我见而生惑、造业、得苦,在三界之中轮回不息,自我存在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对“无我”的甚深法意难解难了,甚至为了随顺世间的观念而谈有实我实法存在,许多附佛外道都是变相地谈“我”的存在,他们也谈三法印,但在谈苦、空、无我的时候,随意发挥,认为无我的背后还有一个“体”存在,因而会有生命的轮回、解脱。其实,这些都因为是对“无我”不能真正了解,不了解佛陀建立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意趣,不了解因缘所生法与缘起,也就是没有建立因果正见。若要让自己远离实我的谬误,不被附佛外道所转,就需要有较高的智慧,理解佛教的真实意趣,佛陀讲“我”是随顺世俗的说法,是为让众生了解佛法、修习佛法而讲,属于世俗谛,是假名安立。要通过广学多闻,多读原典经律,多思择,自己达不到的时候,就要有善知识来加以引导,所以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们在一定的阶段,没有能力判断现在选择的善知识,他所讲的是否符合教理教义,那就需要在向他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的原则,不可盲从盲信,总之,最终还是要以佛为师、以龙树、无著、世亲等大菩萨、大论师为师,还是需要回归到经典的学习上来,或者对善知识至少较长时期的考察抉择,从而修习正确的佛法,得菩提道。

        “又于远离一切戏论究竟涅槃。分别为有或为非有。说为有性或非有性。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这里的“戏论”是指一切不趣向解脱的言论。对于“十四无记”等的问题,说有或非有,都属于戏论。所以在自己的修行中,不应该在这些问题上让自己陷入思维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徒起妄念执著分别,与解脱无益。在度化众生方面,当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要明白这些问题的实质,不可以此为究竟,而大加宣说其有或者非有。而应方便引导,令众生远离妄想执著,修行圣道。对于无利无益的世间戏论、人我是非,我们更应该远离。这样僧团可以清净和合,僧俗也可和睦相处,不至于招来讥毁。

         “又有一类补特伽罗。作如是说。世尊宣示称扬赞叹密护根门。由是因缘宁不视色。乃至于法不以意思。而不系念观视众色乃至以意思惟诸法。如是亦名像似正法。又闻世尊宣示称叹简静而住。便作是言。宁无咎责不测量他。于应毁者而不呵毁。于应赞者亦不称赞。而不有所呵毁称赞。如是亦名像似正法。又闻世尊宣示称叹和气软语。便作是言。受默然戒都无言说为极善哉。如是亦名像似正法。又闻世尊宣示称叹节量衣食。便作是言。断食而住露体而行最为妙善。如是亦名像似正法。又闻世尊宣示称叹离諠杂住。息诸言说及以事业。便作是言。弃舍卧具。寂静闲居。无所修习为极美妙。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此类众生则只是执取文句,而不解了佛法的真实意趣。佛陀制戒,在于让人出离、解脱,依众生根性而契机宣说,由于众生在未修道前,诸根不护,掉举昏沉,心不寂止,所以难以产生定、慧,不能得菩提,所以佛陀赞叹密护根门;为让众生趣向菩提,不被戏论妄言蒙蔽而虚弃时日,精进修道,佛陀赞叹简静而住;为僧团和合,予众生以欢喜,不扰恼众生,而称赞和语;为去除众生的贪欲,而赞叹节量衣食,但世尊却不是赞同裸体外道等的极度行为,而是让修行者知量知足,不贪求衣服饮食等外物,一心精进修习,所以说于四资具知足知量,而勿多求,同时佛陀也对资具这些是开许的。若以以上那些错误见解为究竟,而眼不视色乃至意不思法、不赞叹不呵责、不着衣服等,皆是依语不依义,从而落入极端,而非中庸之道,智慧难以升起,则得菩提也就无从谈起了。这样的人如木如石,“佛法惟信能入,惟智能度”,不闻正法,不思法义,就破不了烦恼,利乐不了有情,修持不了菩提的资粮,则无解脱的可能。

        “又闻佛许持戒士夫补特伽罗受百味食百千衣服。障道妙欲。设此品类正受用时亦不为障。或有一类。由恶取执作如是言。世尊所说障道诸欲。若有习近不足为障。如是亦名像似正法。”

        此类众生与上面的正好相反,上面的可能会堕入极苦行边,这里就可能会堕入享乐行边。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佛所说法义不能正确了知,不能了解这些话的前提背景,自己未能严持戒律,易于产生贪著,还要多多受用诸多美味、诸多衣服、习近诸多烦恼,这样只会让自己离清净越来越远,离解脱也越来越远,甚至比世俗人更执著,最终烦恼依旧,轮回依旧。

        “复有一类。本性愚痴多行谤毁。彼于九种内正住心不如实知。于谛观行念住观行不如实知。由不知故。为他宣说唯信解作意是奢摩他品。唯信解作意是毗钵舍那品。唯信解作意能得究竟。自亦习行。如是相行当知亦名像似正法。复有一类。于善说法毗柰耶中既出家已。展转相引专以听闻为其究竟。当知亦名像似正法。”

        此类众生是以闻思为究竟,而不能实际修学,只依靠个人想当然的理解来解释奢摩他品、毗钵舍那品,对止、观的方法、内容、次第不能了知,只说信解作意为究竟,这是对闻思修、戒定慧之间内在关系不能正确理解。戒定慧需要闻思修为基础,同时戒定慧三学之间又是辗转增上、互为助缘的关系,离开任何一部分,都不能得到究竟的戒定慧,都难以了知诸法实相,不了知实相则就依旧是无明凡夫,依旧会被烦恼系缚,难脱三界。所以我们应该戒定慧同样重视,以戒为基础,守护根门,修习禅定,令心调伏,从而有智慧升起,如此戒、定、慧辗转增上,直到观到诸法实相,达到圣位乃至成佛。

        “复有一类。于其读诵观行作意。皆有堪能而乐僧事。亦于其中见胜功德。为他宣说。当知亦名像似正法。复有一类。于戒于修有所堪能。而于惠施见胜功德。游历诸方。于自禁戒所遮止处多有毁犯。集诸财物奉佛法僧。当知亦名像似正法。”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法的最终目的就是出世间的解脱之道。众生如果有能力修习圣道而让自己解脱的,不去闻思修,不去勤习经律论,不去修持戒定慧,对世间法而心生贪著,甚至爱乐宣说,都为相似正法。因为到达圣位的圣者,更有堪能摄受众生,更能弘扬纯正的佛法,对自己来说,也就得以脱离生死轮回了,所以修习圣道是最殊胜的。但在修持菩萨道的我们凡夫,在修习戒定慧的同时,也应教化众生,利益众生,劝人止恶行善,然后逐步引导其修习圣道,最终解脱。现在佛教内部有很多事要做,许多的地方需要改进,教化一方也是佛教徒的一部分责任,为利益僧团的和合与共修、利益众生不堕恶趣,往生善道乃至得大菩提,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做些实际的事情,来让更多的人树立正见,从而让社会更温馨、和睦,让众生在佛法中建立慈悯的社会,在此有欲乐修习佛法,这也符合“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精神。

        “复有一类。见诸苾刍大族大福多获衣等所有利养。舍少欲等而往其所恭敬叙慰现亲诲喻。令新苾刍邪心动作。当知亦名像似正法。复有一类。弃舍如来所说甚深空性相应所有经典。专乐习学随顺世间文章咒术。而不自察怀聪明慢。又欲令他知己聪敏。当知亦名像似正法。”

        这是对世间的名闻利养的贪著,于是去亲近权贵,或显异惑众,自己从中获利。身为凡夫,这些都是烦恼现行的表现,是心不寂静的反映,甚至有可能会坏人欲乐,或遭人讥呵,自以为聪明,反而最终事与愿违,落得身败名裂,贻笑一方。所以我们应多省察自己的内心与言行,是否如法,是否烦恼炽盛,是否有违本分,若是的话则以内观的方法调伏自心,做到清净合律,不要被烦恼所役使。

        这些相似正法,于己于人,从长远看,都无益无利,甚至害己害人,增加罪恶,由于相似正法以佛法为外表,所以对希望了解佛法又不是太深入了解的人误导很大,萨迦耶见、邪见、边见、戒禁取见更加顽固,甚至去毁谤真正的佛法。所以我们要智慧,要了解什么是相似正法,于日常修习中避免宣说或随别人这样的话而转变自己的观念。这样佛法才能久住世间,才能利益在轮回中受无量苦的众生,让众生能够远离诸苦,毕竟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