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宁铂老师河南佛教学院讲座自由问答之四 • 禅修篇 2012-07-26

宁铂老师河南佛教学院讲座自由问答之禅修篇

庆振师:宁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个禅修的问题。坐禅的时候感觉全身有气息在流动,发热,出汗,头顶感觉很凉爽,仿佛有轻风吹过。请问这种感觉对吗?

 

宁铂老师:从佛教来讲,身体上冷热的感觉都是色法的现起。譬如火界或者风界。一般人往往会认为这种感受很特殊,以为只有在禅修里才有这种体验。实际不然。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类似的感觉,然而因为心比较粗,不会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感受,就算有时候觉察到,也不会认为有任何特殊;但是禅修中此类感受往往会被我们赋予特别的意义。

 

实际上这都是禅修中的副产品。它既不说明禅修的进步,也不表示你有退步。这只是客观的感受而已。

 

我们举个例子。大家小时候都有这样的体验。蹲久了以后突然站起来,会有什么感觉?

 

学僧:眼前发黑。

 

宁铂老师:腿部会有什么感觉吗?

 

学僧:又麻又痒。

 

宁铂老师:对。我们一般注意到的是腿部的麻和痒,但是如果那个时候静下心,你会发现这种感觉贯穿全身。平常为什么会对这种感觉了解得不甚清楚呢,因为心不够细。而在禅修中,心会慢慢变细、念加强。此时每个人会有不同的体验,有的人听到自己心跳,听到肚子的蠕动声,也有人感觉到身体上有“气”的流动。

 

遇到这种体验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好两种准备。首先,这是正常的身体现象,我们过去没注意到是因为心太粗了。第二,千万不要误解这是“气”的流动。有的人认为,“气”流动以后,我的身体筋络就通畅了。实际上在医学上不是这样讲的。“气”不通的部位才会有这种气感。气血流通之处都很舒服,不会有这种感觉。所以世间很多练气功的人没有医学基础,专门追求气感,哪儿冷哪儿热哪儿麻,要松这就出问题了。他次次都让“气”去“通”,结果反而把通的部位都搞得不通了。

 

在禅修中我们要准备应付这种现象。逐渐察觉到身体的状况是很正常的。冷热是火界,软硬是地界,流动是风界。甚至有的人禅修到一定时候,耳朵特别尖,能听到很远的人说话,都有可能。听到脑子里血液在流动。这都很正常。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禅修有进展,或者开了天眼有天耳通之类的。不是。这些现象都是客观的。而且这不是你禅修的目标。如果你修习止禅,你要安住止禅的相应业处;修观禅的话,知道有这个现象就行了。

 

千万不要因为这种现象升起欢喜或者烦恼。客观看待就可以了。如果升起执着的话会干扰禅修,甚至导致禅病(走火)或者心理问题(入魔)。所以禅修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正确的态度,“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照明师:老师,我想请问,打坐中脑子突然间一片空白是什么原因?

 

宁铂老师:嗯,请问您在脑子空白前是如何用功的?

 

照明师:就是啥也不想,在那想怎么入禅定。但是突然一下就一片空白了。

 

宁铂老师:也就是说在禅修中脑子一片空白以前,您的作意是“什么也不想”,脑子里有念头出来,就遣除它们。如果是这样,禅修中出现脑子一片空白是正常的。但是说实话,这样的禅修不是正确的禅修方法。汉地佛教有些人认为起心就是妄念,他们把修行变成了不让起心动念,念头来了就放过去。

 

在六祖坛经里面有卧轮禅师作过一首偈子,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大师看了就说,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对了一偈: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在中国传统禅宗教法中,对这种百物不思的禅修是严厉批评的。但是比较遗憾,后来的禅宗行者,包括一些很有名的都宣传这种修法。这是违背六祖大师教导的,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禅修是为了培养心的敏锐去观察名色,升起智慧。如果什么心都不让升起,善心也没有了,那就没有智慧了。

 

这种修法,就算成就了,可能也是无想天。我想,这不是在我们佛学院或禅修营所教授的禅修方法。您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

 

这种方法不能得到禅定,只会增加禅定的束缚,会使念正知越来越少。

 

所以,如果是因为这个方法得到这样的结果,没关系。放弃这种方法,重新按照正确的方法来修行就可以了。

 

 

 

广志师:老师您好,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在坐禅的时候,我拼命集中意念在双眼处,能得到暂时的安宁大约五秒钟左右。那时呼吸非常微弱,身体也觉得非常舒适,但是意念的集中让我感觉非常累,头会出现眩晕感。我想请教这样的禅修方法是否正确?

 

宁铂老师:我想问一下,这个修法是谁教授法师的?

 

广志师:自己想出来的。

 

宁铂老师:是否从他处得到过启发或者见过类似的修法?

 

广志师:因为自己掉举比较多,所以拼命想把心静下来。所以就把意念集中到眼睛。

 

宁铂老师:我明白了。法师,您以后请不要使用这种方法禅修了。这个方法虽然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但是和一个有问题的方法非常相似。很容易出问题。

 

如果心容易乱跑的话,把心拉回来不要把心强制集中在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要有一个业处。否则容易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我想花些时间来说明这里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汉地修安那般那念的行者很多,南传也是。按照清净道论来说,安那般那念的修行是通过对呼吸的连续注意来培养念正知。连续注意能达到十多分钟以后呢,许多人会在心中自然现起光明。许多有禅修体验的人都知道,心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心中自然会有光明现起,这是客观现象。现代医学可以解释。

 

在锻炼心达到连续注意十几分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偏差。因为刚开始,注意力可能只能集中五六秒钟。如果问禅师,比较善巧的会回答:把心轻轻拉回来。但如果遇到不是那么善巧的,告诉你“我要的是十多分钟,你要集中精力注意就行了。”行者搞不明白,用力去注意,硬来。注意力在八分以上,甚至达到十分十二分了。这下就出问题了。你会发觉这样的人没有达到目的,心仍然是过几秒钟就跑了。而且这种人会感觉到眉头发紧,乃至头疼。有的是额头下半部分发紧,有的是感觉脑门一圈像紧箍咒似的发紧。

 

再进一步下去,就是头疼了。再不注意,就会出现现象了。闭着眼睛,会感觉眉眼中间有光明。光明之中还有影像。有的是风景,有的是梵刹,有的是佛菩萨。而且你怎么想怎么变,想看哪里哪里出来。这下就坏了事了。很多人就以为开天眼了。

 

其实这里是个误区。这些现象都是幻觉。按现代科学来说,脑门一紧,整个脑血管的血液供应都扰乱了。刚开始的时候,脑子肯定不舒服。所以首先是头疼,再这样下去,就会影响到感觉区。脑后这里的枕叶,出现兴奋灶以后就会有光明显现,而且想要怎样的光明就有怎样的光明。但是这种光明没有意义,时间一长,你反而要得病。练气功的很喜欢说这种话题,但是一旦你问他光明里的图像和现实的联系,他就会笑,因为他说不准这件事。这还是妄想。

 

这个还不是最危险的。如果颞叶的听觉中枢被兴奋了,那就坏了事了。经常会从虚空中间传来声音,有菩萨给你说法,给你印证。当事人也分不清楚,这样就要出问题。所以你看练气功有多少人都出问题了。禅修不懂教理的人,也可能会出这一类问题。

 

由禅修不适引起的身体上的问题,就叫做走火;出现幻听幻视自己认识不了,这就叫做入魔。这是非常危险的。危险在什么地方呢,用意太强。在鼻息处用意太强,很容易搞乱脑部血供,而如果像法师您那样注意眉间,就特别危险。

 

千万不要受外面练气功的影响,佛法的禅修从来不是意守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要训练心。如果一个人没有中医知识,不了解经络的调节,盲目意守身体会导致禅病。在我们汉地八十年代气功盛行,有些乱七八糟的方法、乱七八糟的书在外流传。我们进入佛门之前很多人都受过这一类影响。所以,禅修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禅师的指导。另外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一味意守身体某处,也不要用心去导引。导引坏了要出问题的,没有一定的医学知识是不行的。

 

第三点,大家不要在没有教理知识之前进行禅修。为什么呢?如果有教理知识,对刚才的情况一下就看穿了。脑门疼,是苦受。为什么会有苦受?我意念集中了。升起光明,一看,这是光明想,哪是什么天眼。声音来了,是声响,不执着。哪里会入魔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以大家要小心。这就是为什么南传上座部一开始非常强调教理的学习,止禅不宜一开始就修。如果学观禅,反正都是观察名色,不容易走火入魔。但是止禅中有一些类型是容易走火的。譬如安般念,这本来是非常殊胜的一个业处,但一定要好的禅师教导。建议大家不要自己去修安般念。因为开始用心用不好,是容易出现幻听幻视的。

 

这也是为什么缅甸的马哈希禅师用安般念把注意点从鼻息转移到腹部上下的原因。这样的话就安全得多了。马哈希禅师的确很厉害。

 

 

 

果殊师:宁老师您好,我想接着上一个问题提问。安住所缘的业处和意守身体某部位有什么区别?

 

宁铂老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专业。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问题。止禅靠什么来成就?靠心变现出来的境界。必须把心安住到心所变现出来的一个境界里面去。如果用五官来注意目标,这样只能培养禅支,但不能入禅定。止禅都是用心里的相来做训练,不会去注意身体的某个地方。要注意身体的某个部位,这依靠的是身根:冷、热、沉重、痛、痒等等。所以这样是不能入定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医学知识,意守一个部位一定时间以后,容易把局部血供搞乱。这样容易生病。当然如果有医学知识,像我国的养生家们,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治病。但是一般人千万不要这么做。

 

果殊师:请您说具体一点好吗?按照马哈希禅法,我们禅修中观察腹部上下,这算关注身体还是关注所缘境?

 

宁铂老师:好的。腹部上下,从表面上来看是注意腹部的起伏,但是通过这个注意我们训练的是心的连续专注。这里只不过借助身体作为一个目标。训练好了心,会反过来观察受念处、心念处等。这里和南传中用经行来训练心的道理是一样的。训练的是心的连续清晰的关注。训练好以后的心,用于止禅和观禅都可以。

 

马哈希禅法不会老注意身体。等到念能够有几分钟,十几分钟的专注,禅师就会指导你把心用来观察业处。